只做定存、只等配息配股 錢越抱越少

商業周刊第1031期 2007/08/27蕭勝鴻、呂國禎
石油危機中的財富在哪?高油價時代,你必須知道什麼要做,什麼不要做,就能甩開通膨惡夢,登上致富天堂!未來10年,千百萬的人將會發現,自己處於儲蓄蒸發的絕望狀態中。」李柏描述一個空前的危機,原油將飆漲到每桶200美元,你的退休計畫、子女大學教育基金都將化為烏有。
有多少台灣人會像李柏說的,碰上那麼絕望的處境,答案是951萬戶,他們的損失將超過新台幣7000億元!為什麼,原來原油如上漲到超過每桶200美元,隨之而來的是通貨膨脹,李柏與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都預估,屆時通貨膨脹率最少要10%以上。那麼通膨將衝擊一個過去大家堅信不移的價值:以為投資定存、國庫債券與其他短期存款利息,會讓你財產慢慢增加,完成子女教育,同時擁有一個理想的退休生活。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定期存款資料,到今年6月底為止,國內定存存款戶有將近951萬戶,定存金額約7兆3千億元,若油價真的來到每桶200美元,投資定存者的資產將面臨油價高漲下約10%的通膨壓力,定存資產可能減少一成,約7300億元。7300億元平空消失的絕望深淵,這筆錢足足可以讓14萬6千名的小孩從小學到大學畢業(編按:根據2005年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計算所得,一般家庭花在一位小孩到大學畢業需500萬元)。
因此,你別再認為高油價只影響到開車加油,只要上班換搭公車,努力節流就能安然度過,石油衝擊就像颱風,漫天風雨直撲而來,暴風圈是涵蓋所有人,你必須清楚什麼不能做、什麼要做,才能逃過這波災難。
如果只有定存:帳面增加,實值卻被吃掉
在200美元高油價時代,要避免你的人生夢想被吃掉,你有2件事情絕對不能做,一就是只有定存儲蓄,沒有其他投資行動。
這一切都可以計算,以一個標準雙薪家庭為例,例如小葉夫妻兩人合計月入約可達10萬元,要養一個小孩。由於兩人個性都偏保守,於是計畫從2003年起每個月存1萬元定存,打算5年後將這筆錢做為兒子教育基金。
若以目前台灣各銀行最優惠的定存年利率2.5%,每個月都從戶頭內存上1萬元定存,到2007年底,帳戶內本利和總共為639,735元,扣除每個月投入的1萬元,5年共投入60萬元本金,總共獲得39,700多元的利息。
3萬千元,對於兒子即將上幼稚園的花費來說,卻是杯水車薪。光是第一學期學雜費就要3萬多元,存了5年的定存,卻連一年學費都付不清,但小葉仍認為這是一個傳統上最安全的投資,沒有風險、報酬率固定。
警訊是,通貨膨脹已經悄悄來臨了,過去4年油價上漲,台灣平均消費者物價上漲幅度將近1.06%(註:主計處2003年至2006年統計),定存年利率雖是2.5%,但扣掉物價上漲之後,實質利率只有1.44%,這時候定存5年之後,實質上只領回632,487元,等於通膨吃掉了7,248元,差不多接近利息的1/5,60萬元的1%了。
損失還不只如此。千萬別以為你的錢只是被偷吃了1%,200美元的高油價時代,通貨膨脹率將超過10%以上,甚至到達15%,若定存利率維持在2.5%,那麼你還把錢放在銀行做定存,你定存的實質利率是負的,也就是說,你的錢是越來越少,而不是更多。
淒慘的歷史經驗就在1970年代。那一波石油危機,現金資產的利率比通貨膨脹率低,因此這個10年結束時,許多美國人儲蓄帳戶中的美元數字看似增加了,但實際價值卻比開始時少了10.5%;存100萬元平白無故少了105,000元。
換言之,如果小葉這個雙薪家庭的投資策略不變,面對同樣情況,10年之後,他們不僅拿不到任何一毛的利息,本來的60萬元實際上只剩53萬7千元。
如果你認為你只少了6萬3千元,那麼你還是錯了。因為財富是相對的,當有人財富增加,你的財富卻減少,那意味你落入比想像更窮的階段。
如果小葉的同事小張是另一種思維,他注意到油價上漲是個長線趨勢,跟著油價的投資策略走,同一筆錢,從2003年到2007七年,他採同樣分批模式買進台塑石化股票(編按:台灣唯一能源股),累計5年下來,包含配股配息以及持有的市值),60萬元已經變成1,0662,675元,扣除掉投入成本60萬元,共賺進462,675元,獲利相差竟是10倍。
一個家庭不同的投資模式,5年差了422,000元,一個只賺定存,另一個卻比定存多了10倍,2個同樣是雙薪的中產階級,同樣是M型社會中凹下去的一群,卻因為觀念的不同,財富從此分道揚鑣。
如果只抱績優股等配息:放著不管,高通膨將縮減獲利
第2個絕對要改的觀念是以為手上握著績優股,就什麼也不要管,等配息配股就可以下半生永保安康。
以台股龍頭台積電為例(見上頁表),一樣從二○○三年底起,在每年用十二萬元買進兩張,並以同樣模式買進台塑石化,五年後換算投資獲利,買台積電比買台塑石化的報酬率少二十二個百分點,相差十三萬多元。
尤其是八月份全球股災,台積電從八月一日高點六十四‧五元高點回跌到八月十七日低點五十八‧六元,下跌幅度達到九‧一%,相同時間台塑石化的跌幅為六‧六%,相對抗跌,也驗證了「資金會往最有效益的地方移動」這句老話。
等到油價兩百美元時代真的來臨,你如果繼續抱著跟油價沒直接關係的績優股,差距將會更大。李柏舉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的例子,標準普爾五百(S&P 500)股價指數平均每年成長五‧九%,但是通貨膨脹率超過七%,整個十年期間,損失百分之一四.四%。換言之,你的六十萬抱著績優股,十年之後只剩下五十一萬三千元,錢是越存越少。
回顧當年,當時美國主要零售商凱瑪百貨(Kmart)本益比為二十倍多,整個一九七○年代裡,凱瑪的盈餘每年複合成長將近一一.七%,表現相當優異。但是因為高通貨膨脹率的關係,到一九七○年代結束時,凱瑪的本益比降到個位數,包括股利在內的年度報酬率只有二%。通貨膨脹平均每年上升七%,投資凱瑪百貨的人實際上竟每年虧損五%。明明投資賺錢公司,為何還落得虧損,這是許多人想也想不到的。
油價上看每桶兩百美元,天堂與地獄在一線之間,重新檢視你過去深信不疑的傳統投資價值,不要視而不見,才不會越存越窮,讓通貨膨脹吃光了你的財富,成為高油價時代的窮人
eXfuze F1 team ---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