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中產階級之慨,8年首見預算平衡

去年台灣經濟不佳,但是政府徵收的稅負為何還能超收?這種好景象能否持續?
一向令人擔心的政府財政,傳出好消息!去年,中央政府預算達成平衡。政府徵到的稅,足夠開銷使用,而且還有剩餘。這原來是預定2011年才會達成的目標,提前在去年完成,也是8年來首見預算平衡。
預算平衡的首要因素是政府收到的稅,比原來期待的多。這在為了稅改與預算案在財政部與立法院來回奔波的財政部長何志欽與同僚眼裡,不無欣慰。只是,若再進一步分析國家的稅從哪裡來,恐怕不少平民百姓會皺起眉頭。
因為,促成預算平衡的最大功臣,是一般的受薪階級。去年,一般上班族怎麼也逃不掉的薪資綜合所得稅,比政府想收到的金額,還多收到了28%。若跟前年相比,民眾不覺得日子好過多少,但是交給政府的所得稅,還多了近13%。
「如果你的所得來源只有一般薪資,那就不用做稅務規劃了,」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蔡金拋說,因為無論如何都避不掉。另一項大幅成長的稅收是證券交易稅,稅收金額比前年成長32%。
上班族與菜籃族逃不了
但這項稅源,主要還是來自一般百姓。因為根據證交所的統計,台灣股市有7成是散戶交易,他們許多是分布在你我左右的上班族與菜籃族。「等了這麼多年,股市才漲回快8000點,當然要把套住的都賺回來,」一名已經退休的老太太,還沒開盤就來到「號子」等著開盤交易。她每賣出10萬元的股票,要交給政府300元的證交稅。
相對地,大家心目中有錢、或是有賺到錢的富人、企業交給政府的稅反而變少了。例如,土地增值稅、營利事業所得稅以及有錢消費就同時繳交的營業稅。其中,去年12月還甚至因為廠商退稅等原因,使得國庫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稅收是負48億。
去年台灣經濟景況不佳,但是稅負還能超收達成預算盈餘,是件好事。不過,更重要的是,這種好景象能否持續下去?不少人投以問號。不是政府徵稅不周,也不是公務單位不願開源節流,而是今年申報所得稅時,就要依照最低稅負制的規定:無論有多少免稅額,企業獲利超過200萬的部份,最少要交10%、所得超過600萬元的個人,超過的部份也最少要交20%的所得稅。
這使得許多企業、個人在過去2年已經早早將資金送出國門,或是早有規劃如何避稅。「最低稅負制的結果如何,還很難說,」立委劉憶如說。
例如,目前許多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都有會計師幫民眾做稅務諮詢。台新銀行負責財富管理業務的資深副總林尚愷,自己就是會計師出身。被問到有沒有客戶因為最低稅負制把資產大量外移,林尚愷依舊笑容滿面、客客氣氣,只是語調轉趨保守:「嗯,這不方便說!」
公債餘額創新高
稅收前景小有疑慮,政府支出也可能增加。因為利率上升,將使政府債務的利息支出增加。去年政府每花100元,就有5元以上用來還債或付利息。
長遠看來,台灣也還是要注意。因為今年的政府公債餘額將創新高,總額4兆3千億。如果加上各種會計手法與規範不明的隱含債務,其實政府已經欠下14兆,這要全民努力工作、不吃不喝1年以上,才還得清!
eXfuze F1 team ---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
0 意見:
張貼留言